|
106年3月24日(五) |
08:30 |
報到 |
09:00 |
開幕 |
09:10
∣
10:30 |
性別化創新與科技研究工作坊(會議室13)
引言一:性別與科技研究國際趨勢:性別化創新(蔡麗玲副教授)
引言二:網站介面設計中的性別觀點(陳明秀助理教授)
引言三:公鼠犧牲、母鼠淘汰?小動物實驗室裡的性別政治(林宜平副教授兼所長)
引言四:性別化創新的醫學研究:生殖醫學與健康(郭保麟教授) |
10:30
10:40 |
休息 |
地點 |
會議室10 |
會議室9 |
會議室12 |
會議室11 |
主題 |
A1科技女性角色典範
主持人吳嘉麗榮譽教授 |
B1空間與性別
主持人:魏惠娟教授 |
C1生殖健康與醫療利用
主持人:郭保麟教授 |
D1同志與健康
主持人:劉念琪教授 |
10:40
∣
12:00 |
王慰慈副教授/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台灣女數學家的生命故事(第二年) |
李翠娥副教授/亞洲大學體育室—居家浴廁之女性友善設計 |
蕭淑銖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女性護理人員生殖健康之研究 |
王永衛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臺灣北部都會區年輕男同志族群世代觀察研究計畫 |
B劉淑雯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數理教師巡展研習營暨女學生科技營 |
王育慧助理教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應用多階段服務品質機能與萃思創新方法論建構性別友善停車服務創新 |
吳肖琪教授/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從醫療利用與預後表現探討肝臟移植病人之性別差異-兼論社會經濟地位是否會擴大性別差異 |
葉寶玲助理教授/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大學校園中之社會正義:倡導與賦權觀點的多元性別與性別友善方案之行動研究 |
B張淑微副教授/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2015科技的真相-女科學家的生物解碼之旅 |
李淑貞副教授/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不同性別之家庭照顧者於照顧工作的移位輔具需求與使用問題探討 |
龐渂醛主治醫師/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子宮全切除手術與女性骨盆底及性功能失能的關係:健康資料庫串聯分析與不同方式子宮切除術後女性骨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等調查研究 |
劉念琪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性別多元性,
工作生活平衡措施設計與實施,及員工措施使用 |
B陳俊霖助理教授/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所)—女性生物學家養成計畫 |
魏惠娟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性別與高齡友善環境評估:偏鄉長者的需求 |
呂淑妤教授/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從性別觀點探討整形美容醫學的醫病溝通 |
|
12:00
13:00 |
午餐
&
壁報交流 |
地點 |
會議室10 |
會議室9 |
會議室12 |
會議室11 |
主題 |
A2科學營隊與活動
主持人:洪瑞兒教授 |
B2資訊科技與支持網絡
主持人:蘇昭瑾教授 |
C2女性與防癌保健
主持人:許樹珍教授 |
D2法律與性別政治
主持人:葉德蘭教授 |
13:00
∣
14:20 |
洪瑞兒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以探究論證科學營提升國小女學童情意學習及論證能力之探討 |
高惠春教授/淡江大學化學系—台灣女科技人網絡與實質交流 |
李絳桃副教授/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婦癌婦女性健康衛教方案之建構:融入性別敏感度觀點 |
林昀嫺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受術夫妻離婚後冷凍胚胎之處置:邁向具性別觀點之規範模式 |
B賴詩萍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築科女孩的科學歷險II」-未來女科技人培育計畫 |
詹雅嵐助理教授/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結合行動智慧科技提升女大學生體適能與自主運動習慣-創新教學方式、環境規劃與服務設計 |
陳淑卿教授/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存活照護計畫於晚期口腔癌多元族群女性主要照顧者復原力之研究-趨勢、建構介入模式與縱貫成效評值 |
陳宜倩副教授/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LGBTIQ青少年生存危機與性/別平等之日常實踐與法律研究 |
B鄭英耀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從體驗、發現到反思:女性科技人才培育之科學活動
(Ⅱ) |
B高惠春教授/淡江大學化學系—出版台灣女科技人楷模專書與電子報並維護諮詢網 |
鄭丞傑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乳癌婦女性健康與性生活議題團體介入成效探討(第二、三年) |
許雅斐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科學知識與性/別政治:德國20世紀前半期的性治理論爭 |
B顏榮泉副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所)—以智慧生活程式設計科學營提升高中女生對科學學習之興趣與自信 |
B賴錦緣副教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促進大專女學生電腦科學學習興趣 |
|
|
14:20
14:40 |
茶敘
&
壁報交流 |
地點 |
會議室10 |
會議室9 |
會議室12 |
會議室11 |
主題 |
A3科學學習與性別差異
主持人:余民寧教授 |
B3科技課程與人才培育
主持人:謝小芩教授 |
C3藥物機制與性別
主持人:林滿玉教授 |
D3金融、性別與教育
主持人:郭敏華教授 |
14:40
∣
16:00 |
余民寧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情境脈絡」隱藏通往科學成功的階梯:探索兩性族群的科學教育學習之差異與歷程 |
B劉嘉茹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發展融入性別平等意識之科普繪本提升女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
李麗娜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檢驗醫學科—Isoniazid
藥物性肝炎之性別特異性風險與粒線體NADH去氫酶基因多型性之關聯性 |
蕭育仁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性別對青少年金融知識與金融行為的影響 |
劉佩艷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以TIMSS
2011台灣學生科學成就資料檢視試題類型、內容領域與認知階層中的性別差異 |
B張怡玲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女性科技工程人才培育:典範傳承與創新 |
蔡美玲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生理學科暨研究所—以4T1產生乳癌之小鼠為實驗模式,重新評估並探討DHEA對乳癌之產生作用機制 |
吳佩芳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發展障礙青年與成人的性別教育課程--邁向婚姻與生育之路 |
陳婉瑜助理教授/環球學校財團法人環球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在職進修女學生之人際依附、自我效能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社會支持的調節效果 |
陳志萍助理教授/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深化探索跨越性別鴻溝:檢視性別刻板印象認知對不同性別年輕成人使用遊戲式英語電子書之互動系統偏好、個人學習差異,產生認知娛樂性、學習意向及電子口碑學習推薦效果 |
高雅慧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探討台灣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患短期與長期治療效益之性別差異-以生物製劑使用與心血管疾病為例 |
|
B于曉平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教師引導與反思:提升中小學女生科學學習興趣之方法探究 |
謝淑敏助理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性別平等師資培育課程發展暨輔導效果之研究--以「性別與科技」為例 |
洪永瀚助理教授/義守大學營養學系—異甘草素對緩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情指標之機制探討 |
|
16:00
16:10 |
休息 |
主題 |
A4原住民女性健康與人才培育(會議室10)
主持人:成令方教授 |
C4職場與性別刻板印象(會議室11)
主持人:郭素珍教授 |
16:10
∣
17:30 |
B怡懋.蘇米副教授/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含碩士班)—建構原住民女性醫學科學領域之標竿典範學習計畫 |
陳叡瑜副教授/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醫療職場暴力之性別分析與防治策略 |
B柴昌維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原住民部落偏遠地區女性科技人才培育之科學活動與出版研究計畫 |
蔡夙穎副教授/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企業職場女性的周產期憂鬱的相關研究 |
鄭其嘉副教授/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以線上學伴遠距教學進行偏鄉原住民青少年性騷擾防制教育之成效研究 |
劉杏元副教授/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男護生陽剛特質實踐之民族誌研究:第II、III年研究 |
|
廖梨伶助理教授/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青少年媒體素養對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與介入研究-以電視偶像劇為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