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概況分析
科技渴望性別 ─「性別化創新」之推動與成果
洪文玲、呂依婷(2016)。科技渴望性別—「性別化創新」之推動與成果—「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八年成果檢視及未來規劃建議。壁報發表於科技部「105年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聯合成果討論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16年4月22日。
「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八年成果檢視及未來規劃建議
洪文玲1 、呂依婷2
1.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助理教授
2. 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研究」規劃推動計畫研究助理
研究緣起與目的
我國科技部施辦之「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徵求即將邁入十週年,此專項計畫徵求係為消弭科技領域內的性別不平等,並提升我國科技領域的性別意識與敏感度,冀望我國科研能跟隨國際的性別平權趨勢。本研究為前導研究,從近八年已執行完畢的「性別與科技」計畫研究成果中分析其性別觀點與創新發展之趨勢,尋覓具有「性別化創新」潛力的本土研究案例級研究人才,以鼓勵各科技領域內籌組「性別化創新」研究團隊為目標,建立性別研究與科技新創發展的橋樑,開啟科技研究的新篇章。
研究問題
- 「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呈現的性別觀點為何?
- 哪些「性別與科技」計畫具「性別化創新」的潛力?
- 2007-2014 「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施辦成效為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科技部「性別與科技」受補助計畫作為研究對象,以質性研究方法加以分析;以下簡述研究資料的蒐集與篩選過程:第一階段,由「科技部學術補助獎勵查詢網」蒐集2007-2014 間300件「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以計畫年度與學門進行第一階段分類。第二階段以14個項目進行計畫類型分類,逐一檢視計畫摘要內容,並進行計畫內容之性別觀點編碼,進而梳理出近年性別與科技計畫研究的性別觀點趨勢。性別觀點編碼分為四項:(1)生理性別、(2)社會性別、(3)女性生理研究、(4)單一性別研究,請見下圖二詳細說明。此階段共篩選出144件性別觀點較為明顯的研究計劃。第三階段篩選具「性別化創新」潛力的科技研究主題,希望從中發掘本土的性別化創新發明或性別化創新知識(因此暫不考慮人文類及教育類計畫),最後共篩選出39件研究計畫。
圖一:第一階段─計畫學門分類
圖二:第二階段─性別觀點編碼說明
圖三:第三階段─39件研究計畫及領域
「性別化創新」推廣規劃與工作成果
推廣工作規劃
推廣目標:
- 發展具「性別化創新」潛力的科技研究
- 建立本土「性別化創新」研究案例資料庫與研究團隊
- 鼓勵科技研究人員申請「性別與科技」專題研究計畫
工作規劃:
以推廣對象之差異進行不同的推廣工作:以特定科研人員為對象-積極安排「性別化創新」主要群研究人員的專家會議、建立研究團隊及前往專業學會宣傳「性別化創新」理念;社會大眾非特定對象-以線上資訊平台為媒介,宣傳「性別化創新」概念與相關研究。
推廣工作成果
※舉辦多場專家諮詢會議,蒐集各科技領域之研究學者建議,整合目前執行「性別化創新」研究的可行性與挑戰,結果如下:
若您欲瞭解更多「性別化創新」研究與推廣活動,歡迎與我們聯絡。「性別化創新中文網」http://genderedinnovations.taiwan-gist.net/
※ 本研究結果為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研究」規劃推動計畫之部分成果,如需聯絡,請洽本計畫電子郵件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